
首頁 > 新聞中心 > 高壓技術綜合<
站在制高點上,才能居高臨下,總攬全局。打仗,誰先搶占制高點,誰就贏得戰斗的主動權。
當我國首批15項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國家標準于2010年5月開始實施之際,當上海世博園內遼寧館將特高壓設備列為100個“共和國第一”之際,當特高壓將使上海成為世界上使用綠色電力最多的城市之際,我們的體會更為深刻:國家電網公司通過特高壓創新,構筑和占領了世界電網科技制高點,對我國在新一輪能源科技革命中掌握發展主動權極具戰略意義。
回顧數年間的攻堅克難,創新貫穿著我國特高壓建設始終,創新可以說是特高壓的靈魂。
一方面,特高壓激發了我國電網科技創新活力。國家電網公司先后建成了特高壓直流、交流、桿塔、高海拔試驗基地和國家電網仿真中心,形成了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試驗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高的特高壓研究試驗體系。依托特高壓工程,系統開展了300多項特高壓關鍵技術課題研究,申報了280多項國家專利,發布首批15項國家標準,頒布73項特高壓交流和57項特高壓直流企業標準。
另一方面,特高壓刷新了我國電力工業的創新歷史。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電力行業仍有很多技術經濟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能耗水平、排放水平仍然較高,重大裝備核心技術自主化程度較低,科技和人才儲備不足,企業的創新基礎不牢固、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成果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而特高壓作為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和工程應用的前沿學科領域,其成果短時間內“橫空出世”,尤令各方贊嘆。
特高壓的科技創新意義尤顯重大,更突出表現出它是提升我國電力工業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基礎,并在發展過程中規避了兩方面風險。
一是“目標”選擇風險。近年來,我國需著力解決的能源高效利用、低碳能源結構建設和能源長距離運輸等關鍵技術問題,其中隱含著大量需要破解的電力科技難題。電力科技創新具有初始投資大、見效周期長、前進慣性大等特點,并且有比較明顯的技術鎖定和路徑依賴效應,一旦方向選錯,難免陷入被動,貽誤時機。
二是“路徑”演進風險。僅有宏偉的目標,并不足以搭建起一張全世界最復雜、最先進的特高壓電網。電網企業具有技術密集型特征,強有力的科技則是特高壓電網建設成敗的關鍵。在我國電力發展中,科技進步始終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一旦特高壓電網發展遇阻,甚或半途而廢,將造成重大損失。
2009年1月22日,在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工程專家座談會上,與會者贊譽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登上國際高壓輸電技術的巔峰,創造了世界電力工業史上的奇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表示,發展特高壓是電力系統的一項標志性重大創新。它將有力增強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在這個領域的話語權,搶占制高點,并推動我國電力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電網科技制高點,是引領世界電網科技發展、主導相關產業格局的戰略基石。將其置于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中審視,我們更能體會到它的重要性。
早在2006年1月9日,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科技大會重要講話中就強調:“能源科技將進一步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環境問題開辟途徑。”在全球能源供需關系不斷趨緊的形勢下,在倡導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時代背景下,發達國家憑借其深厚的技術基礎、創新能力和資金實力,正在努力實現能源領域的革命性技術創新與突破。這種競爭為我國電力科技工業再一次發揮“后發優勢”提供了歷史性戰略機遇。發展中國家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的進程中,正與發達國家在能源領域開展激烈競爭,爭奪新一輪的全球科學技術制高點。
國家電網公司始終未曾懈怠。劉振亞總經理曾多次強調,公司推進“兩個轉變”,沒有健全的創新體系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國際一流跨國企業都有著很強的創新實力,重視前瞻性、基礎性領域的長期研究。正是依靠強大的創新實力和豐碩的創新成果,這些企業始終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因此,我們對于科技創新的投入要不斷加強。
特高壓創新也遠未結束。從現在起到“十二五”末的這段時間,是公司科技發展難得的機遇期。目前,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進入全面推廣應用的關鍵階段,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進入全面建成的攻堅階段,后續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特高壓輸電進入全面、縱深發展階段。工作節奏的加快,對特高壓科研攻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挑戰新的技術極限。可喜的是,經過五年的不斷探索,公司已經具備加快發展特高壓的技術實力和組織能力,公司上下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的信心和決心大大增強。
特高壓創新的未來更為人所看好。為積極應對能源戰略轉型帶來的新形勢、新挑戰,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需要大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堅強”是智能電網的基礎,是大幅提升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的堅強保障。堅強智能電網時代的來臨,將使作為骨干網架的特高壓電網,迎來更高層次的發展與躍升。
特高壓成功的科技創新歷程提示我們,在電網發展中,我們必須始終基于未來發展需求,充分考量國家戰略需要,對中長期能源科技發展趨勢和重點方向進行前瞻性思考,以科技制高點統領電力科技戰略全局,以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快速跳轉